8/28/2005

走路小腿會痛,可能動脈血管阻塞

■衛生署新竹醫院供稿

67歲的林先生,最近走路常會感到小腿疼痛,需休息一會才能再走下去。因此到新竹醫院求診,經心臟血管外科主任侯守賢醫師診斷為間歇性跛腳,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最典型的表現。侯守賢醫師表示經過檢查發現林先生的足背摸不到脈搏,腳感覺較冰冷,足踝與臂動脈血壓比極低,下肢動脈血管攝影顯示大腿之股動脈已經沒血流通過,表示它已完全阻塞,只靠些許側枝循環供應血流到小腿。故安排血管繞道手術,手術後即可提供小腿以下部位足夠的血流,現在林先生已經可以享受步行的樂趣了。

這種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發生於老年人身上,65歲以上老人約10%有此問題,特別是常抽煙、有高血脂症、糖尿病及高血壓的人較常併發。患者會因動脈硬化、管腔變窄,當運動時血流供應不足,因而產生缺血性的症狀-走路時小腿疼痛。如果繼續惡化,動脈完全不通,且輔助的側枝循環不足以提供所需時,常見平常不注意的小小傷口,卻一直不會好,甚至肢端會產生壞死的情形,最後可能面臨截肢保命的窘境。

侯守賢醫師建議有上述間歇性跛行的患者,若有抽菸,應先戒菸,注意飲食,控制血糖、血壓及血脂,並尋求醫師的診查,確定周邊動脈阻塞的程度。同時,類似的症狀亦可出現於有高凝血傾向的年輕人,他們體內之抗凝血因子不足,致血液極易凝固,造成動脈或靜脈血路不通,這類病人可查到家族內尚有其他親人有相同病史(會遺傳),曾有一位31歲的王先生就是因高凝血傾向而導致下肢的動脈完全阻塞而到院就醫,不僅雙腳冰冷無脈搏,左腳的傷口經年醫不好,經投藥後症狀改善,需再輔以復健並追蹤。

因此,侯守賢醫師呼籲有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人除了要保養治療下肢以外,其他的器官(特別是心臟、腦神經)也會受到疾病的侵襲,應該要一併地照顧好,以保百年身。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